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 正文
石油减产,欧佩克+内部面临分歧 全球微头条
来源: 环球时报      时间:2023-06-07 13:19:5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4月出乎意料达成减产协议后,沙特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再次抵住压力,在6月5日召开的欧佩克+第35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协议,将原定执行至2023年年底的减产协议延长至2024年,彰显了保价决心。

为配合欧佩克+的会议决定,沙特能源部宣布从7月起,将自愿再减产原油每天100万桶,为期一个月。这又是一次与前期市场预期相左的减产决定,推动油价应声上涨。

对于此次减产,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出现分歧,甚至俄罗斯此前也并未表态有意延长减产,特别是沙特等主要产油国与非洲产油国之间分歧比较明显。其中,沙特等主要产油国“财大气粗”,减产比较坚决;非洲产油国担心石油减产影响财政收入,所以减产信心不足。沙特等主要产油国保价决心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从沙特等主要产油国自身角度来看,其希望油价保持在一定的高位,以推进本国及海湾地区稳定发展并满足财政要求,减产还可以震慑石油空头投机者。自去年10月欧佩克+通过每日减产200万桶刺激市场以来,油价虽有明显上涨,但在减产协议出台后不久持续下滑。这主要缘于对全球经济衰退及石油需求下滑的担忧,同时也不乏石油空头者的投机押注。沙特在2016年推出“愿景2030”计划后,加大开放力度,推动国产替代,实现财政收入多元化。此外,近年来沙特还与土耳其和卡塔尔和解,与叙利亚重新接触,支持也门停火,并正在与伊朗实现关系正常化。凡此种种努力,很大程度上皆为维持高位油价,这与美国对沙特的期待相悖。沙特更倾向通过高位油价来支撑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但这将持续面临石油收入的挑战。从最新数据看,2023年第一季度沙特非石油收入增长了9%,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仍来自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销售。

第二,从全球环境背景来看,石油价格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继银行危机后,美国正为债务危机和通胀上行焦头烂额。美国政府在今年1月已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上周刚完成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达成了解决方案。在通胀方面,去年美国已大规模释放战略原油储备以对冲油价上行带来的通胀压力,但收效甚微。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令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跳过6月加息。中美关系仍不明朗,近期经贸领域对话虽重启,但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胀问题往往会波及全球经济发展。中国虽受影响,但由于具有全产业链的优势,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对于欧佩克等国家而言,美元与石油紧密绑定,美国虽出口石油,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而美国近年来货币频频“放水”、通胀加剧,使得石油名义价格上涨,但实际购买力下降。美国强硬要求沙特等国家配合其降价策略以缓解美国通胀问题的做法,实际已损害了沙特本国的愿景与发展。因此,欧佩克+此前减产协议虽然涵盖了夏季等石油消费旺季和需求复苏周期,但沙特主要担心需求端出问题导致油价下跌,并在投机的推动下暴跌。到时候再减产将非常困难,所以此次大力度减产是有意为石油市场再注入一针强心剂。

在减产协议达成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日起访问沙特,美国显然不希望产油国日益提升战略自主,因此想要通过拉拢沙特来影响沙特本次减产的持续时间,从而刺激其他产油国执行力度打折扣。当然,美国也希望在能源方面沙特与俄罗斯的联盟瓦解,它与沙特可能展开一系列新的合作。沙特财政在近十年来首次报告2022年出现盈余后,2023年又重新陷入预算赤字,其对于外资投入持开放态度,不排除沙特周旋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可能。(作者是嘉庚创新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供应